守信的故事 篇1
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,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,一边走,一边哭。妈妈对他说:“你回去,等我回来以后,杀猪给你吃。”妻子从市场回来了,曾子要捉猪来杀,他的妻子拦住他说:“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。”
曾子说:“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。小孩本来不懂事,要照父母的样子学,听父母的教导。现在你骗他,就是教孩子骗人。做妈妈的骗孩子,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,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。”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。
守信的故事 篇2
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,处幼时家里很贫穷,常常衣食无着,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,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。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,晚上刻苦读书,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,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,又没有用处。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,过着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的生活。
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,支持他读书,还每天给他饭吃。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,韩信很感激,他对老人说:“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。”老婆婆笑着说:“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。”
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,被刘邦封为楚王,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。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,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,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。
守信的故事 篇3
早年,尼泊尔的`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。之后,许多日本人到那里观光旅游,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。一天,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,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。第二天,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。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,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。于是,摄影师们议论纷纷,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。第三天夜里,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。原先,他只购得4瓶啤酒,尔后,他又翻了一座山,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,回到时摔坏了3瓶。
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,向摄影师交回零钱,在场的人无不动容。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。之后,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……
守信的故事 篇4
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,但是很孝顺。有一次,他的妈妈得了一种“晕病”,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。这种花卖得很贵,并且难得一开,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,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,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。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,可是儿子的`行为很让他伤心。
从此,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。
现代诚信小故事 1
唐道丰,由于天生快乐、幽默,当地人都叫他“唐老鸭”,原是双峰县测水粉灰厂一名推销员,搞了几十年的推销,摸出了一些道道,在前年的企业改制承包中,他中标当上了该厂的老板。
1997年他在电视里看到北京街头树起了大型税收宣传广告牌,倡导公民依法纳税。受到启发,他转念一想,何不为家乡的税收宣传尽份力?于是他做通老伴工作,将准备用来建房的.7000多元钱掏出来,用钢筋水泥倒制了50多块永久性税收宣传牌,树立于村头街口。一时他成了远近有名的新闻人物,许多报刊对他的义举进行了宣传。没想到他在宣传诚信纳税的同时,也给自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。当时他在双峰县测水粉灰厂当推销员,从此后他搞推销比别人要容易得多,简单得多,他上跑娄底、邵阳,下跑株洲、长沙,提起“唐老鸭”,他们都夸“老唐是个明礼人,和他做生意信得过。”
之后企业改制,他中标成了该厂的老板。当上老板后,他时时告诉自他,在税收上来不得半点马虎,务必诚信守法,依法纳税,把它作为企业商业信誉和个人道德品质,以及对国家和对人民贡献的重要标尺。每逢法定缴税日,他总是要起个大早,争取第一个纳税。纳税申报时,他笔笔核对,怕漏记一笔收入。每次他都将税单复印,随身携带,作为一种信誉资本。一次,他到湘潭一工地搞推销,对方是一家有名的大中型施工企业,参与石灰项目的竞争对手很多,有宁乡的、湘潭的、也有他们双峰的,施工方提出公平竞争,同等条件,一看质量,二凭信誉。在讲到信誉时,一些推销商纷纷拿出了一些“重信用守合同单位”等资信证明影印件或图片。情急之中,他掏出装订好的一大摞税票,让对方经理过目,经理接过仔细翻阅后,将税票高高扬起,大声说:“这就是最好的信誉证明,能及时足额缴纳国家税款,说明企业讲诚信,有实力!”这样,他依靠诚信促成了一大宗买卖。
诚信纳税,既利国又利民还利己。他一个农民不会讲大道理,但他从实践中体会到,诚信纳税是纳税人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,一个连税法都不能自觉遵守的人还有什么诚信可言?没有诚信何以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立足?
诚信纳税,是他的无形资产。
守信的故事 篇5
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,他为人爽直,凡答应给人作画,从不食言。有一次,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,李苦禅因有事在身,未能及时完成。
不久,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,面有愧色,即趋作画,画了幅“百莲图”,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,盖上印章,随即携至后院,将画烧毁。
事后,对儿子说:“今后再有老友要画,及时催我,不可失信啊!”